刀鋒伺服器建置成本高,當客戶不一定有那麼大台數的整併需求,一種介於傳統直立/機架式伺服器 與 後起刀鋒伺服器 之間的多節點伺服器(Multi-node Server),應運而生。
多節點伺服器(Multi-node Server)大多是在 1U(或 2U)空間裡可容納 2/4(或 2/4/8)台伺服器,密度上與刀鋒期望是一致的,但與刀鋒不一樣的是多節點伺服器是不整併網路交換器模組進來。
對於一次台數不多下的少量整併需求用戶環境而言,多節點伺服器算是務實的選擇。實務上 4Node 多節點伺服器價格會低於 4台 standlone SV在 少量整併需求價格又不會更貴下多節點伺服器是不錯的選擇。【不論是多節點或刀鋒,要考慮其 PCI-e 等相關配件的括充性限制。】
一般以伺服器外型來看,除了常見的直立/機架式伺服器,還有另一塊需求是刀鋒伺服器的善長,刀鋒伺服器通常是為了在一定機架空間下,容納更多實體伺服器數量,並在多台伺服器環境下期望做到簡化管理、簡化佈線、共用扇熱與電源。
因此,刀鋒伺服器會採用模組化(板卡)設計,可一刀一刀地部署於其刀鋒伺服器的機箱中,平均而言能讓每 U 的機架空間容納比機架式 Server 有更多的伺服器單元。刀鋒伺服器因型狀特殊外型沒統一標準,加上只相容於自家特定刀鋒機箱,故初期建置成本會較高,若一次建置數量不多,或希望保留 PCI-e 與 內接硬碟 的擴充彈性,標準化的 直立/機架式 server 還是建議給客戶最佳選擇。
由於刀鋒伺服器機箱與其網路模組是部署刀鋒伺服器的必要元件,企業的初始成本就會比較高,就花費來說,滿刀(滿櫃)下才能攤提初始費用,價格才能較為合理與划算。【但就成本上還是有一點需釐清客戶期待,因為刀鋒整體元件有 刀鋒(刀子)、機箱、網路交換器、管理模組...這些模組都是自家非標準 x86 可互通共用 parts ...
在規模經濟小於 Rack Server 下...請不要期待刀鋒價格會比 RAck 便宜,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在 Server 數量非常多的 IT 下,透過刀鋒對比於 Rack Server 可降低 MIS 的 TCO 成本。】
代理多品牌企業級資料儲存設備專業品牌廠商產品提供多樣化完整的儲存解決方案,提供傳統與雲端架構整合,涵蓋SAN / NAS / Unified雲端及物件儲存等各種行式的儲存設備。提供高效、穩定、多功能儲存環境及資料備份解決方案產品。適用於下列客戶或行業應用:
高速穩定應用程式或資料庫使用儲存系統設備,虛擬化使用整合儲存系統,二線儲存歸檔解決方案,用戶端點備份及還原方案,媒體及AI巨量資料行業高速資料歸檔協同作業儲存,加快數據儲存工作流程等各式應用。
備份是資料保護的最後一道防線,可以做為企業資料的歷史保存記錄,備份與複製是不同的涵意。
備份需要保存資料在特定時間點當下的記錄(有時間戳記),與複製同常只留最近一份附本是不同。
在一些法規的遵循與要求、log 與交易記錄、醫療影像的長期時點保存,這些都是需要備份來加以滿足,磁帶單位容量的價格低,又可以做到帶子 off-site 的異地存放,對於長期規檔需求是最經濟的方案。
傳統備份是以磁帶設備為主,近期則有磁碟備份(虛擬磁帶櫃)設備。簡單的想法可以把備份這個 Job…在兩種環境下只是備份資料到 Target 的目的地,在設備是有不同而已。
磁帶循序寫/讀 與 磁碟是隨機讀/寫 特性的不同,故在要備份與還原小檔案(或者同時執行多個 back-job)時 ,備份到磁碟的效能相對快很多,進而影響客戶的 RTP/RPO,磁碟備份受限於設備容量與電力消耗在長期歷史保存與異地存上也更不適合,故各有優點需檢視所需來做評估。
SAN (儲存區域網路) 主要是做儲存整合,在傳統分散式儲存(內接 或 DAS)下,要做到資料的集中/管理/共用/保護..是會有困難。
透過 SAN stoareg 與 SAN switch、HBA 卡 來架構儲存區域網路,將原本的 SERVER 內接儲存 轉到 Server 後台的 SAN Storage 裡面,對前台 Server 存取應用與資料行為就如同本機硬碟一樣 ,這就是 SAN Stoarge 要帶給客戶 IT 儲存的效益。
前台 SV 與 SAN storage 的連接目前主流的技術有 Fibre channel、iSCSI、FCoE 這幾種 protocal 協定。各有優點與不同適用環境,可以從 效能/成本/彈性/管理方便/與未來環境擴充...等等,做選擇上的全盤考量。
主要作為企業的檔案服務使用,提供檔案存放所需的儲存空間與其空間規劃,還有相應的資料保護與使用者ACL(存取控制)機制。讓用戶端可以透過標準網路協定 ( NFS/CIFS/SMB/FTP ... 等) 存/取 所需要的檔案。
檔案伺服器通常是直接連接到區域網路上,專為IT環境中檔案公告與存/取而設計,故一般對於網路傳輸的效能要求較高,儲存的硬碟空間也較其它 AP與 DB 所需的來的高,通常不會在其檔案服務器上跑其它的 application 。
File service 的技術非常成熟,能有效的滿足需要存取與共享大量文件資料系統的企業環境,受企業內部廣泛採用。【 File service 過往分成兩大類 : 一是從 Server Base 廠商切入檔案服務應用,另一是從 storage 廠商來切入( ex. NetApp .. ),近期還有從雲端切入的 object storage 應用 】 。
在虛擬化技術已普遍落實在 IT 基礎架構,讓公司享受到虛擬化帶來的好處時(管理、彈性、資源利用率) …近年的熱門話題(超融合),其實就是虛擬化高度運用的極致,能給高度虛擬化客戶更多的便利,間接在客戶機房端,讓私有雲理念得以的落地實踐。
虛擬化要能夠發揮其應用,需要共享儲存(share Storage)來提供 hyper-visor 的存儲服務,但是隨著虛擬規模的擴大,上到虛擬平台的應用越來越多,從早期純粹的 SV整併、開發測試環境、AP應用 .. 到現行越來越多 production、DB 等重要應用移轉上到了虛擬平台。這時 support 虛擬平台的 share storage,其效能、穩定性、怎麼擴充、還有HA如何實踐 … 等等,都是儲存可能會拖累虛擬應用的癥結所在,限制到期望的虛擬化規模。
超融合將運算與儲存資源整合在單一 x86 BOX 裡,滿足客戶虛擬化與服務可用性的大多需求。